近期,國家對能耗雙控政策層層加碼,堅決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,不少能耗過高的地區開始通知當地企業,以限電、停產等方式來控制能耗。
雙控政策的歷史進程
“能耗雙控”的概念本身最早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,全稱為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行動。經過十一五至十三五循序漸進地發展,“十四五”規劃進一步提出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,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,2025年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別降低13.5%、18%,國務院將全國“雙控”目標分解到了各地區,對“雙控”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。
8月12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《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》,表中顯示目前不及半數省(區)能耗強度降低進展總體順利。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方面,仍有9個省(區)為一級預警(形勢十分嚴峻),5個省(區)為二級預警(形勢比較嚴峻)。
9月16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《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》,提出嚴格制定各省能源雙控指標,國家層面預留一定指標;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;以及完善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。
政策帶來的影響
對所轄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的9個地區,今年暫停國家規劃布局的重大項目以外的“兩高”項目節能審查,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,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。文件發布之后,不少出現績效預警的地區采取實質性措施,力求完成年度目標。
限產目前成了各地管控能耗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但對于很多行業來說,今年以來經濟形勢的變化、海外疫情的反復以及大宗商品錯綜復雜的走勢,都讓各個行業面臨多樣的難題,能耗雙控帶來的限產再度引起震蕩。
對于石化產業來說,盡管往年用電高峰也出現過限電的情況,但“開二停五”、“限產90%”、“幾千家企業停限產”的情況都是前所未有的。如果長期限電,產能肯定是跟不上需求的,只能進一步減少訂單,使得需求端供應量更為緊縮。
對于耗能較高的化工行業而言,如今“金九銀十”傳統旺季本就貨源十分緊缺,疊加能耗雙控大力出擊將導致高能耗化工品供應減量,以及原材料煤炭、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推動,預計四季度整體化工品價格將繼續上漲并沖擊高點,企業也將面臨漲價和缺貨的雙重壓力,嚴峻態勢仍將持續!
據統計,9月至今,67種化工品種,48種產品同比上漲,且片堿、環氧氯丙烷、醋酸乙酯、甲酸、丙烯酸等漲幅超20%。
對水泥行業來說,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煤炭價格過高,冬天取暖,用煤加大,煤炭、電力緊張程度難以得到緩解。
今年8月以來,由于需求的持續回暖加上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支撐,水泥價格一路走高;進入9月,多地水泥需求回暖并不明顯,但由于廣西、云南等地的雙控政策帶動限電限產,多地水泥企業產量大減,價格大幅上漲,出現供需雙弱的局面。
本周價格彎道超車,約高452元/噸,大幅超過2018~2020年同期水平。
對于鋼鐵產業來說,上半年產量高漲疊加全年粗鋼產量要同比下降的要求,下半年粗鋼產量大幅壓減已是預期之中的事;如今,雙控政策再度為鋼材企業帶來進一步的限產要求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由于采暖季的到來,迎來鋼鐵產業的錯峰停產和限產。
據了解,目前江蘇各鋼廠都接到了能耗“雙控”的指標,盡管根據各企業前8月耗能情況制定的控能指標不同,但整體力度都比較大。江蘇省內的本輪限產預計將持續一個月左右時間,延續到10月15號左右,預計影響產量在230萬噸左右,對省內的建筑鋼材市場影響較大。
我們該如何應對“雙控限電”
限電停工,表面上看是為了“能耗雙控碳達峰”。更深層的含義是,這是一場精益工廠能力的考驗。很多企業也受到此次雙控的影響,那么我們如何應對此次限電之戰呢?
1、升級設備,提升產能
置換更高效能的節能設備,在有限的能耗下,提升產能,長遠看是能降低成本的。對于大部分制造業,如果使用的機床還沒有數控化,那么這次升級換代會是明智的選擇。
2、創新轉型,研發高新技術
我國制造業的技術門檻普遍不高,在全球工業發展的背景下,我國以往的世界工廠模式已受到東南亞廉價市場的撼動。疫情下的爆單盛況只是短暫的,未來制造業必將轉型為高端制造業,擁有過硬的高新技術才是關鍵。已經使用數控機床的企業,盡快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,也是長遠之戰略部署的機會。
3、加強環保,利用清潔能源
在碳中和、碳達峰目標下,企業一方面應主動選擇能耗低性能高的設備;從這次的安排可以看出,節能降耗的企業在“限電限產”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。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屋頂分布式光伏系統,自產清潔綠電,緩解限電對企業造成的影響。